購物車

關閉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孩子的「教養」不能等! 5 種影響家庭關係的教養方式有哪些?

你期待自己的家庭是什麼樣子呢?

婚姻諮詢評估工具 P / E(PREPARE / ENRICH)的開發者奧爾森(David Olson)過去曾根據家庭系統理論(family system theory)提出環繞模型(Circumplex Model),進而發現家庭的韌性(flexibility)和凝聚力(closeness)受原生家庭的教養影響很大。

一般來說,韌性可以理解成家庭成員間在關係、規則和溝通等方面的彈性,凝聚力則和情感連結有關。不過,這兩種屬性也不是越大就越好。韌性過強的家庭,由於給彼此的空間過大,常常會導致在家事分配、教育方式、財務處理等方面造成紊亂;但韌性太低,也會造成家庭關係過於僵化。家庭的凝聚力也是如此,過於親近會失去個人空間,情感連結不足又會顯得疏遠。

你期待自己的家庭是什麼樣子呢?10 年、20 年、30 年之後,孩子將來會怎麼對待你?今天,我們就來看看美國婚姻專家奧爾森博士,根據這兩種屬性的高低所歸納出五種教養型態,讓決定生養孩子的你,或已經有小寶貝的父母參考參考。


1. 最健康的相處模式:平衡型教養(balanced style)

顧名思義就是恩威兼顧,不過於寵溺或嚴苛的教養型態。有這樣理念的父母,通常會不吝給予孩子情緒上的支持,也會適時回應孩子的需求,如肚子餓了需要喝奶、跌倒了需要幫忙或安撫等。不僅如此,他們也會(在監督下)鼓勵孩子獨立完成日常生活大小事,在該遵守的紀律上,也相對能保持公正、客觀、不情緒化。

與其他教養型態相比,平衡型教養具有比較多元的教養方式;換句話說,沒有「一定要怎麼做」,也對其他教養方式的態度比較開放。奧爾森指出,平衡型教養可以說是最理想的教養型態,所教養出來的孩子,對家庭的韌性與凝聚力也比較平衡。

2. 不管束,也不在乎:放任式教養(uninvolved parenting style)

放任式教養則是對孩子的所作所為不予關心,表面上看起來,父母與孩子都相安無事,但時間一久,就會產生情感連結過低的問題。

把放任式教養奉為圭臬的父母,較不會去回應孩子的需要,也不太去限制孩子的課業、學習、紀律等表現,雖說過度管束會限制孩子各方面的發展,但不聞不問,也容易讓小朋友容易產生不安全感。不僅如此,由於長期被漠視,如果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或遇到挫折,也會傾向不發出任何求救訊號,這是相當危險的事。

3. 孩子說什麼都好:寬容型教養(permissive parenting style)

與放任式教養不同,寬容型教養反而把孩子照顧得過於周到。這類父母是標準的有求必應,像是孩子跌倒了就去扶、學校功課沒寫就幫忙做、想要什麼玩具就買給他,且在紀律上也不特別要求。

雖說這種教養型態,容易提高親子關係的緊密程度,然而,在千方百計的「討好」下,不僅容易降低孩子的獨立性,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偏差的觀念,父母更可能成為孩子的提款機。

4. 當心孩子成為「媽寶」:過度保護型教養(overbearing parenting style)

與寬容型教養很像的,就是過度保護型教養,這兩種教養型態同樣都有「照顧得太過了」的特點,跟「人人好」的寬容型教養最大的差別是,奉行過度保護型教養的父母會在保護孩子的當下樹立嚴格的規範,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小朋友不敢於嘗試或探索新事物。

5. 生活過著過著,就成了陌生人:嚴格型教養(strict parenting style)

最後一種教養型態是嚴格型教養,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,這類父母的管束與控制能力極強,會嚴格規範孩子的自由時間,甚至會過度要求孩子在學校的課業學習。

一般來說,嚴格型教養容易讓父母與孩童雙方產生隔閡,如果孩子被強迫去遵行他不想或做不到的事,也會降低家庭的韌性。


你(會)是什麼樣的父母呢?對孩子的管教與愛護總是過猶不及,更影響著住在同一片屋簷下的每一個人,如果能透過「伴侶解讀」從中找到平衡點,相信你一定能經營出和諧又親密的家庭關係。

本文章著作轉載需表明出處

參考資料

  1. David H. Olson & Jason L. Wilde. Five Parenting Styles based on the Olson Circumplex Model.
麥傑克伴侶解讀中心

麥傑克伴侶解讀中心

我是杜菲,麥傑克創辦人,也是美國婚前輔導認證的諮詢師。
而「麥傑克」這個品牌,是取自英文Magic:魔法的意思。

相關文章